服务热线:023-67125334

联系我们

江北区添宝赋殡仪服务中心

电话:023-67125334

地址:重庆市石桥铺石小路

殡葬资讯

您的当前位置:首 页 >> 殡葬资讯

丧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

发布日期:2021-04-16

人是文化的创造者,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。在丧葬礼仪中,人们为了缅怀亡者,总是在悼念中或哭丧、或唱挽歌来安抚亡者的灵魂,也必然要对亡者一生的美好品行进行回顾与赞扬,所谓“盖棺论定”。公墓陵园专家谈到汉族的丧葬主要以哭为主,这里的“哭”,不仅是对亲人离去的哀悼和追思,也是对家族命运的追思。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千百年来形成的丧葬礼仪,其过程的复杂繁琐虽有所减弱,但却一直延续下来。丧葬礼仪有其存在的必然性。

  

一、丧葬礼仪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,寄托了活人对亡者的孝,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族关系。

在地理位置上,富平地处关中东部,深受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,对孝文化非常讲究,人们均有着浓厚的亲情意识。儒家提倡孝道,对亲人遗体的妥善处理也是尽孝。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人,在丧葬礼节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,无不受其影响。孝是所有社会成员必须格守的道德准则。在丧礼中,“孝”字自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活动过程。以哭为例,哭是中国丧葬礼仪的显著特点,至始至终贯穿于丧葬礼仪的整个过程。苦声的大小,声音的长短,都能看到哭者与亡者的亲疏关系。在祭奠之时,那种声嘶力竭的哭声,更能感染周围的人。一般亲属关系较远的人往往不会流泪,但在那样的氛围之中,也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。哭的内容很随意,想到什么就哭什么,没有限制。从内容来看,主要是对亡者的诉说和对己身的自责以及感叹命运的不公,而有时就是哭,没有具体内容。

来参加葬礼的众多朋友和亲戚,给死者家庭带来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,勉励他们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坚强地活下去。当亲人为亡人哭吊之时,一般都会有人搀扶,表示安慰的**句话往往是:别哭了,别哭了,人已经走了,不要再把自己身体弄垮了!这说明哭在其中的重大作用,也反映了人们失去亲人之后的切肤之痛。

  

二、丧葬礼仪有利于调节邻里之间的关系,增进村民之间固有的感情,拓宽了家族的人际关系。

人死为大,一切的家族恩怨都可以随着亡人的离去而得到缓解。丧礼结束后,主家都要请帮忙的人吃顿饭,以示答谢。人们来参加丧礼,可以尽情地表露想法、宣泄感情,丧礼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场合。丧家要毫无遗漏地请到乡邻,准备好酒菜以表示对前来吊唁和帮忙人的答谢,这时一般没有人会拒绝,在这样的氛围中,反而更有利于人们的交流。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,不仅思想得到了交流,感情也得到了巩固。下葬之时,前来填土的一定是整个村庄的代表。在过去,死人是整个村庄的集体事件,每家每户都会派人前来帮忙,丧礼活动是家族人际关系的再延伸。参加亡者丧礼的人,除了家族成员、邻里之间以外,如果还有慕名前来参加丧礼的,就会让家族成员感到无比荣耀,这既能证明家族的地位,也表明家族拓宽了人际关系。

  

三、丧葬礼仪起到了调整家族关系、凝聚家人力量的作用。

当家中的长者去世,家族内部曾经井然有序的关系必然混乱,尤其在一些传统的大家族。此时不仅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悲伤,整个家族或许因为顶梁柱的轰然倒塌而树倒糊孙散。“一个人突然散手离去,不再回来,不仅带来人们情感上的悲痛,给活着的家族成员造成精神压力,也使家人变的茫然、沮丧、不知所措。但是活人的生活还得继续,家族成员就要选择一位德高望重之人,带领大家继续向前。在丧葬活动上,与亡者相关的事情都交由他来处理,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利转移,使家族有了新的主心骨,让家族的荣耀可以继续得到传承。报丧之时,首先得到这个噩耗的,必然是死者*亲近之人,抑或这个家族的内部成员,这种简单的报丧形式,是基于共同的血缘和彼此的亲属关系,能够团结家族内部的成员。有人说,一次追悼会不仅是对亡者的追思,更重要的是能把这个集团的人团结起来。报丧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血缘或家族关系,增强了氏族或家族内部的团结,增强了人们彼此之间的凝聚力,显示了族人的集体力量,同时还能起到教育本族成员、强化亲缘观念的作用。

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,传统的葬礼不断强化了血缘部族的关系;而在现代社会,很多人选择留在城市,对于农村的亲戚,大多已经不认识。因而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家族的认同,正在显示出中断的趋势。一旦人们共同的祖先崇拜不能有效延续,彼此之间便很难有身份认同。唯有在丧礼上共同面对祖先的灵位时,才能强化活着的子孙后辈对家族身份的认同。

  

四、丧葬礼仪不仅是做给活人看,也是做给亡者看,反映了人们矛盾的心理。

人们一般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在,还要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生活,与此同时,对王侯将相也无法逃避的死亡却非常担心,都害怕这种厄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。“死亡被认为是邪恶的,受死亡支配的人没有人性,其行为不可深测,或许会加害于人,哪怕自己*亲密的亲属。所以,整个葬礼祭祀仪式被认为是不纯洁的,带有邪气的,乃至会被恶魔所伤害的,因此活着的人必须采取措施,防止他们自己的亲人死亡或其他相关灵魂带来的不良后果。如此看来,人们对于丧葬礼仪的重视,从开始死亡到*终下葬,以及后世的不断祭祀,都表明隆重的礼仪不仅要能够取悦死者的灵魂,也希望死者不要打扰活人的生活,并保佑家人免遭各种灾难的困扰。

  

五、丧葬的仪式可以对活人的人生观起到一定的教育和感化。

当人们看到人在死后的情景,对功名之争必有淡化之想。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们,对亡者死后的情景记忆深刻。即便你家财万贯、良田千顷,死后一切将不复存在。很多人在此时会蟠然醒悟。有的子女平时对父母不好,一旦父母去世或者自己为人父母,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儿育女的不易,所以才有了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至理名言。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,任何人都无法回避。丧葬礼仪可以使人们正确面对死亡,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,也使人们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。同时,丧葬礼仪还能够教育人们善待生命,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。所以在丧礼上,人们不仅是在哀悼亡去的亲人,也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。有些人平时对父母不好,然而在父母的丧礼上却不惜花费重金、大办仪式,祭奠之时痛哭流涕、痛不欲生,无非是想借此机会救赎自己以前的错误行为。

电话:023-67125334
地址:重庆市石桥铺石小路